說來莞爾,以前我也是乖乖牌,總是習慣聽大人的話,順從長輩幫我們所做的抉擇。但曾幾何時,也許是視野逐漸被打開之後,才能真正體會人生無需拘泥於形式,或者被任何外在的東西所牽絆。
想想,閱讀這件事亦然。每個人都有自己偏好的讀書方式,有人需要在不受干擾的空間裡閱讀,也有人喜歡隨性窩在家裡的沙發上看書,甚至一邊啜飲咖啡一邊吃爆米花,然後開心地讀書。
雖然,小時候我們都被教導要正襟危坐,必須好好坐在桌前讀書,得要有個「讀書的樣子」。但我始終認為,閱讀是私領域的事,只要不影響他人,其實愛怎麼讀都沒有關係。
舉個例子,很多人喜歡在書本上畫線或是做筆記,覺得這樣才能吸收知識的精華,但我的書卻連摺頁也沒有,永遠乾淨得像是新書似的⋯⋯
現在,不管人在哪裡,無論身處咖啡館、便利商店或是圖書館的一隅,我都能好整以暇地打開隨身攜帶的書籍或電子書閱讀器,很快便進入書中的世界;而只要打開MacBook Pro,我也可以阻斷外界的干擾,立刻開始書寫,仿若扭開水龍頭那樣自然、輕鬆。
除了不依賴靈感,我更可能在恆常的積累之中,找到一種舒適的韻律和節奏。
還記得2015年1月17日,我去逛淳久堂書店,那時剛好翻到一本談《読書の技法》的書籍,讓我印象深刻。這位日本作者佐藤優談到他的讀書方法,我覺得滿適合提供給一些正在準備考試的朋友參考。他把基本的閱讀,分為速讀(5分鐘)、熟讀(30分鐘)以及最後歸納統合的5分鐘。
除了不依賴靈感,我更可能在恆常的積累之中,找到一種舒適的韻律和節奏。
還記得2015年1月17日,我去逛淳久堂書店,那時剛好翻到一本談《読書の技法》的書籍,讓我印象深刻。這位日本作者佐藤優談到他的讀書方法,我覺得滿適合提供給一些正在準備考試的朋友參考。他把基本的閱讀,分為速讀(5分鐘)、熟讀(30分鐘)以及最後歸納統合的5分鐘。
看到這位日本作者佐藤優把「一日一章」的閱讀模式發展成一種儀式,我覺得很有趣,也直得仿效和學習。
書中所提到的模式,或許適合每天都必須看書、但可支配時間卻有限的朋友們。我相信,按照這個模式試過幾次,再調整自己的閱讀節奏,應該可以有效掌握自己的閱讀脈絡和進度。
也許您讀到這裡,心裡會感到有些納悶:不就是讀書嗎,哪裡需要什麼特定的閱讀儀式?
而德國心理學家洛蕾利斯.辛格霍夫(Lorelies Singerhoff)則認為:在我們社會之中,有規律的重複且有象徵意義的社會活動,其實都是「儀式」。
建立自己的閱讀儀式,未必能讓您把書看得更快,或是考試考一百分!但透過儀式所傳達的力量,卻能讓人閱讀時感到愉悅與心安。當您能夠氣定神閒地閱讀一本書時,我相信也就更容易走入作者所構築的世界中⋯⋯
儀式感像鑽石一般永恆,讓我們在某一天,因為某些柴米油鹽、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倦怠時,看到它就會回憶起那些生命中的美好時光。
↓↓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請幫我按5下拍手,讓我收到來自LikeCoin基金會的獎勵,謝謝!
💡 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?歡迎小額贊助,請Vista喝一杯咖啡。
💡 想要寫出能夠讓更多人按讚的文案嗎?快把《慢讀秒懂》帶回家。
💡 想要學習內容產製與經營嗎?快來報名《內容力:打造品牌的超能力》線上課程。
💡 Photo Credit : Priscilla Du Preez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