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很愛看書,也喜歡分享,每個月都會舉辦一場讀書會。我在本月中旬所舉辦的讀書會,為大家導讀日本作家清水久三子所撰寫的《關鍵課題思考:比解決問題更重要,速效達成目標的超精準工作法》一書。
清水久三子是前日本IBM國際商業服務事業部首席顧問,也是我相當喜歡的一位作家,我曾拜讀過她之前所出版的許多書籍,像是《IBM首席顧問最受歡迎的圖表簡報術》、《IBM首席顧問的大人學習法》、《從此不加班的IPO工作術》、《外商必修圖表力》以及《用對圖,簡報更有力:IBM簡報教主傳授打動人心的圖表簡報術》等。
清水久三子被譽為「培養專家的專家」,在日本培育超過5千名外商菁英。她發現工作遭遇失敗,往往與個人能力、學歷無關,無法掌握事件全貌才是挫敗的主因。作者認為,如果想要有效地解決各種複雜的問題,我們就必須先懂得思考「關鍵課題」。
那麼,我們該如何培養思考關鍵課題的能力呢?
作者指出,只要透過三個觀點與三個步驟,即可設計一份成果超乎預期的行動指南。
所謂「三個觀點」,就是透過視角、視野和視點,弄清楚問題的背景知識,釐清課題的深度與廣度,並設定關鍵動作:
- 視角:這個課題對應的主要人物是誰,為了達成什麼目的?
- 視野:訂出課題的深度(時間軸)及廣度(空間軸)。
- 視點:符合主要人物期望的關鍵動作是什麼?
至於「三個步驟」,也就是輸入、檢視和輸出。
- 輸入:收集資訊並分析現狀,畫出課題的輪廓。
- 檢視:篩出錯誤資料,透過黃金思考組合再確認。
- 輸出:不只寫下來更要說出來!將課題轉化為大家樂意共同實踐的行動。
換言之,在三個不同的階段,我們必須要做不同的事情,像是仔細傾聽、換位思考與設定目標受眾等等。如此一來,方能達成超乎期望的正確方法與行動,讓我們成為無法被取代的人才!
輸入、檢視與輸出這三個步驟,聽起來好像很基本,但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,真的要執行起來可能並不簡單。我認為,輸入誠然是一種基本功,但如果光輸入而不檢視、輸出,也是枉然。
一如日本的潛能教練生田知久在《庸才猛抄筆記,人才勤寫心得:24小時內脫胎換骨的6種力量》一書中所提及,「其實資訊貴在活用,遵循『輸入兩成、輸出八成』的法則,勤寫心得才是王道!」
我也可以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,以前我只拼命地輸入,像松鼠一樣囤積了很多堅果,卻很少花時間消化和檢視。正所謂「貪多嚼不爛」,這樣是不對的!所以,我已經從輸入模式切換到輸出模式,不只是接收資訊,更重視處理和輸出的程序,凡事先行動再說。
——即便遇到很大的難題,也要拆解成數個小任務,一如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教我們的:要把沒人相信的目標變為成功的事業,做任何事絕不輕視微小的成功。
能夠兼顧輸入和輸出,自然是最好的;而多輸出,也比「只輸入不輸出」來得好。
親愛的朋友,您的行為模式比較傾向輸入型,還是輸出型呢?不管是哪一型,我都想告訴你──只有知道還不行,我們還得拿出實際的行動。
嗯,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努力,培養思考關鍵課題的能力吧!
↓↓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請幫我按5下拍手,讓我收到來自LikeCoin基金會的獎勵,謝謝!
💡 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?歡迎小額贊助,請Vista喝一杯咖啡。
💡 想要寫出能夠讓更多人按讚的文案嗎?快把《慢讀秒懂》帶回家。
💡 想要學習內容產製與經營嗎?快來報名《內容力:打造品牌的超能力》線上課程。
💡 Photo Credit : Justin Luebke
留言
張貼留言